作者: 發布時間:2017-02-16 關注度:223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表明:紅酒的確能抗癌。
眾所周知,癌癥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一大殺手,而且呈現出低齡化、普遍化的趨勢。這與人類現今的生存狀態密切相關:環境污染、生活方式不健康、飲食中物質致癌、精神長期處于高壓或抑郁狀態。不斷地探索、尋找抗癌物質,已經成為各大權威醫學組織刻不容緩的任務。
根據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表明,喝紅酒可以增加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存活率。在經過對645名患乳腺癌的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喝紅酒的乳腺癌患者活5年的幾率為76%,而不喝紅酒的患者活5年的幾率為68%。
美國確認紅酒為抗癌食品
葡萄酒是怎樣幫助人類抵抗抗癌細胞的呢?
任何人都想掌握預防最可怕的疾病癌癥的方法,葡萄酒中含有的聚酚之一“里斯貝拉醇”就具有防癌的效果,而這種醇就是白藜蘆醇,“里斯貝拉”就是它化學名稱的音譯。
1997年1月,美國芝加哥伊利諾斯大學藥學院的研究小組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題為《葡萄的天然產物白藜蘆醇的抗癌活性》的論文。研究發現,一種名為NF—卡巴粒B的蛋白質堪稱癌細胞的保護傘,而白藜蘆醇可以使其失去活性。研究小組的約翰?佩佐托教授發現,白藜蘆醇能有效抑制與癌癥各過程相關的細胞活動,且在癌癥的起始、增進和擴展這3個主要階段,都能起到抑制癌細胞活性的作用。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進一步證實了白藜蘆醇的功效。紅酒預防癌癥,主要歸功于紅酒中含有的大量的多酚物質——白藜蘆醇和單寧酸,這兩種成分在臨床的研究中具有明顯的抗癌效果。其中白藜蘆醇(resveratrol)能延緩腫瘤的生長,預防各種癌癥。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UAB)一個研究小組在2007年8月出版的《癌變》雜志發表報告稱: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可減少罹患癌癥的風險。他們通過白鼠實驗證明:攝入白藜蘆醇的白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了87%,抗癌效果在攝入7個月后最為顯著。由該校藥理與毒理學教授克羅 拉馬蒂尼埃主持的這個研究小組,目前正在測試人類攝入白藜蘆醇的適當劑量,拉馬蒂尼埃教授聲稱:“我每晚要喝一杯赤霞珠紅葡萄酒,補充每天需要的白藜蘆醇。”
與此同時,相關研究證實,白藜蘆醇在體外能抵抗5種人腫瘤細胞系,其抗癌作用是通過抗炎癥來實現的。諸多醫學研究對此予以了驗證,發現白藜蘆醇對乳腺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卵巢癌、皮膚癌等多種惡性腫瘤細胞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那么,不同地區所產的紅酒抗癌療效是否存在差異呢?湯瑪斯 杰弗遜醫科大學癌癥研究所的一個小組最近做了一次對比實驗,選擇了歐、美、亞三大洲有代表性的三個品牌作樣本,其中,歐洲的樣本為在美國常見的來自法國的Domaine Caton干紅(含糖量低于4.0克/升的紅葡萄酒),亞洲的樣本是在中國銷量最大的張裕干紅(含糖量低于4.0克/升的紅葡萄酒)。實驗表明,三種樣本中白藜蘆醇、單寧等多酚物質含量水平極為相近,它們的抗癌功效是相當的。
葡萄酒中的有益物質白藜蘆醇、單寧和花色素等,主要來自于葡萄皮。這些有益物質通過發酵等釀造環節由葡萄皮進入葡萄酒中。同時,葡萄酒在經過橡木桶陳釀時,還會吸收部分的單寧物質。另外,紅葡萄酒的顏色來源于葡萄果皮的花色素,花色素是天然的植物色素,花色素除了顯示一定的顏色外,還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能夠保護人體免受自由基的損傷。研究表明,人體產生過多的活性氧自由基會有破壞作用,這是人類衰老和患病的根源。
由此,癌癥研究專家們向您提出了新的防癌建議:多吃葡萄,且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還有一個好消息,通常認為,葡萄酒的飲用量一般已可達到白藜蘆醇的有效量。
格魯吉亞傳統Qvevri陶罐葡萄酒更健康
格魯吉亞傳統Qvevri陶罐葡萄酒采用傳承8000多年的工藝釀制,因其天然的釀制方法而備受世界葡萄酒大師推崇,自古就是格魯吉亞人的治病良藥。2013年格魯吉亞Qvevri陶罐釀酒工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Qvevri陶罐釀酒工藝成為世界葡萄酒釀制行業的風尚。國際釀酒師高度認可這種將葡萄破碎封入陶罐3-6個月的傳統釀酒方式,葡萄酒長時間與葡萄皮,籽、梗接觸,浸出更多單寧和白藜蘆醇等有益物質,使其健康療效顯著;有的酒廠甚至不加二氧化硫直接裝瓶,以追求一種“既不從葡萄中取出任何物質,也不向其中添加任何物質”的最“天然”的葡萄酒(Natural Wine)。而現代釀酒技術與之相比,顯然使用了過多化學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