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日程
酒桌上紅臉關公和白臉曹操,究竟是為哪般?
作者: 發布時間:2019-09-30 關注度:186
各位酒友,在酒桌上,我們經常會遇到兩類人,一類一杯酒下肚,臉色以肉眼可見速度,蹭蹭變紅,另一類,臉色卻是越喝越白,為什么同飲一瓶酒的我們,臉色差別這么大呢?
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酒桌上紅臉關公和白臉曹操,究竟是為哪般?
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人喝酒臉會變紅,其實并非酒精所為,而是因為乙醛。
是的,你沒有看錯,酒精的成分是乙醇,而我說的卻是乙醛。
我們喝進去的明明是乙醇,那這個乙醛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它又是什么東西呢?不要著急,我們先進段化學分析,了解一下酒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
人體內一般都會含有兩種酶:乙醇脫氫酶 (ADH)和乙醛脫氫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2)。當酒進入我們的身體以后,酒精的成分乙醇被乙醇脫氫酶脫去兩個氫原子變成乙醛,然后乙醛脫氫酶再脫去兩個氫原子,就形成了無害身體的其他成分了,如乙酸、水,二氧化碳等。就這樣酒被我們的機體消化吸收了。
紅臉的關公
如果你的體內只有乙醇脫氫酶而沒有乙醛脫氫酶,那么恭喜你,你就是那個酒桌上的紅臉關公。
在人體內,酒精(乙醇)迅速被乙醇脫氫酶分解成乙醛后,累積的乙醛因為缺少乙醛脫氫酶而遲遲不能代謝,乙醛又具有讓毛細血管擴張的功能,因此會長時間漲紅了臉。
現在你明白喝了酒后臉會紅的原因了吧。
不過大家都有了解,當喝完酒1-2個小時后臉紅色就會漸漸腿去,沒有乙醛脫氫酶,這里就要靠肝臟里的P450慢慢將乙醛轉化成乙酸,然后進入TCA循環而被代謝。
遇到酒桌上的紅臉關公,大家一般少勸酒,認為其不能喝,因此喝得少。酒后發困,睡上15-30分鐘就又精神抖擻了。但是也不要太大意,有專家發現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患癌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出10倍以上,因此,不論什么場合,不會喝酒的人不要硬撐,以免傷害身體。
白臉的曹操
還有一類人,我們感覺他們喝酒比較厲害,臉往往越喝越白,但到了一個點突然不行了,咣當倒地,爛醉如泥,這又怎么解釋呢?
那是因為這類的人體內高活性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都沒有,喝進的酒主要靠肝臟里的P450慢慢氧化(慢慢的原因:P450是特異性比較低的一群氧化酶)。
慢慢氧化?你逗我呢?可是,那么,這樣的人為什么往往會給人很能喝酒的感覺呢?
別鬧,能喝,那都是表象,那是因為他們靠體液來稀釋酒精,在正常情況下,體液中的酒精濃度要超過0.1%他們才會昏迷。所以他們的能喝表象是建立在未超過0.1%之前。
酒桌上的白臉曹操們,往往喝多的征兆顯像性不明顯,不知道自己的酒量深淺,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直至爛醉。而他們體內的酒精由于沒有高活性的酶處理而發生積累,只能靠肝臟來分解,長此以往肝臟損傷。這就是酒精性肝損傷的病因。
通常說,個頭越大,體液越多,達到0.1%的時間越久,因此個頭越大感覺越能喝酒。0.1%的概念是:對大多數南方人來說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體型大,可以喝到8兩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酒桌上的白臉曹操,最好不要超過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傳說中的酒簍子
難道就沒有那種體內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脫氫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脫氫酶的人么?
有,特別少,他們就是難得一見的傳說中的酒簍子。鑒別酒簍子,最明顯的就是大量出汗,因為兩種酶在體內都很活躍,乙醇迅速變成乙醛,乙醛迅速變成乙酸進入TCA循環系統,消化吸收過程產生大量的熱而出汗。
所以,鄰桌那個喝酒汗流浹背的大哥,你站那,讓我看看你是不是酒簍子。
小酌怡情,大飲傷身,無論你是酒桌上的紅臉關公還是白臉曹操,亦或者是酒簍子,盡興就好,不要貪杯哦!
(REF:《乙醇脫氫酶乙醛脫氫酶基因多態性與酒精性肝病關系的研究現狀》